高三的同学们,面对大学里五花八门的专业,是不是很迷茫?想知道真实课程体验、未来方向,还有课本外的趣事?别发愁!我们请来了不同专业的学长学姐,用亲身经历给大家“剧透”大学生活。从热门专业入手,绘制一份超实用“专业地图”。点击解锁,让选专业不再像“开盲盒”!
广告2101屠韵紫
2021年的夏天,当我带着高中时期对“广告”与“传媒”的模糊想象走进浙江工商大学时,从未想过这个选择会如此深刻地重塑我的思维、技能与人生轨迹。如今站在毕业的节点回望,广告学于我,早已不再是简单的“创意设计”或“品牌营销”,而是一套观察世界的棱镜、一种解决问题的逻辑,更是一场充满惊喜的自我探索之旅。
初入广告系时,我和许多新生一样,以为广告人就是“写文案、做海报、拍视频”。然而,当我在《广告学概论》课堂上第一次接触到“AIDA模型”和“消费者行为分析”时,才惊觉广告的底层逻辑竟如此理性。
大一的课程像一块块拼图,从传播学概论到经济学基础,商大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让我触摸到了广告的“骨与肉”:它需要感性的灵感迸发,更需要理性的策略支撑。而进入大二后,我则拥有了更多机会在实践中探索广告创意背后的意义与价值。从学院奖优秀奖到大广赛国二,我向着成就不断奔跑的背后是我系导师们孜孜不倦的指导和毫无保留的支持;广告系开放包容的学术氛围,让我把每一份期末大作业视作我展现的舞台,探讨有价值且新颖的内容:从广告分析方案到广告排期,从产品品牌策划到会展方案,从广告设计到网页制作,在商大广告系,我真正感受了“纸上创意照进现实”的感动,也让我深刻认识到,广告远不止作为商业工具,更可以成为社会价值的放大器,这也进一步推动了我硕士阶段展开新学术方向。
如果你问我“广告学值得选吗”,我的答案藏在那些为创意争执的深夜、提案成功时的欢呼、作品落地时的骄傲里。在浙商大广告系,你会遇见一群“较真”又“浪漫”的人:我们能用SWOT分析解构一首诗,也会为一句文案是否触动人心争论不休;我们既沉迷于数据背后的真相,也相信创意的力量可以改变世界。
我相信在商大,无论你是天马行空的创意派,还是逻辑缜密的策略派,亦或是热衷技术的数字派,这里都有足够的土壤让你野蛮生长、挥洒热爱。更重要的是,在商大,你能够结识无数良师益友,师长和同辈好友的支持,将会成为你披荆斩棘、不断前行的巨大动力!
如今的我,已准备好带着浙商大赋予的“策略脑”“创意心”和“共情力”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满怀信心地迎接一个更大的世界。
广告2101董文奇
每当我和身边的人提起我的专业时,他们总会反问我“是拍影视广告的对吗?”“是做平面设计的吗”或者“是学市场营销的?”虽然这些回答涉及到了本科阶段广告学专业的课程设置的内容,但是这些答案却是片面。原因不仅在于这些内容只是我专业学习中的众多知识或者技能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这些回答没有触及到广告学专业的核心,也就是创意思维的培养和对多形态广告制作全流程的熟稔。如果缺少上述两个核心要素,那么很多时候我们扮演的不过是广告制作过程中极易被替代的执行者。因为文案创作需要创意思维,视频创作需要创意思维,营销方案的制作也需要创意思维。
因此,让我们再回想一下,难道广告学专业设置那么丰富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课程,只是为了把我们培养成一个“样样通而样样松”的从业者吗?我觉得如果对于这个专业没有产生过深入的思考的话,我们很容易得到这个答案。但是,在经历过四年的专业学习之后,在认真对待过每一门课程之后,我的想法发生了转变。或许在未来,那些在大学课堂中学习的有关平面制作的技能与视频剪辑的技巧会很快落后于产业的发展,在这个技术快速迭代的世代,“知识过时”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但是在构思这些作品时的思考过程、创意思维的培养以及如何让一个创意从想法到实际落地的过程,确实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能够帮助我们去更好地融入广告就业市场,并比那些创意产出的执行者具有更强的不可替代性与优势。
在工商大学学习广告学的过程中,我很庆幸遇到的老师都是非常平易近人且乐于帮助学生解答学业与生活上难题的专业老师,更重要的是,有几位老师曾经或者正在知名的企业从事着与营销相关的工作,这能够帮助我们去更好地抓住产业发展中的新玩法与概念,很大程度上缓和了本科学习和就业市场之间的代沟。在最后,我想用我很喜欢的一位广告人——马吐兰的话来让大家去了解广告人真正的内涵是什么,她曾说广告人“首先自己应该把自己看作是创意人,其次才是美术和文案。文字和做图只是工具,画得最好的人不一定能成为广告行业里最厉害的。我们是用自己手里的笔和纸,告诉别人这个品牌是什么样的,这是我们广告人最有价值的地方。”
广告2202陈边垚
三年前那个闷热的夏夜,窗外的蟋蟀声像在催促着什么。我在志愿填报系统里郑重输入“浙江工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时,彼时对大学生活毫无具象认知,只在朋友圈留下一个问号:“大学会是怎样的?”
我是来自人文与传播学院广告2202班的陈边垚,三年前我以近乎孤勇的姿态将志愿表填满新闻传播相关专业。当录取通知如约而至,那些关于“天坑专业”的喧嚣质疑却化作乌云悬在头顶。直到真正走进广告学的天地,才发现这里从来不是平面的文字迷宫,而是立体的大门,无垠的地图。
广告是一把钥匙,为我开启无数大门。记得第一次颤抖着推开微电影试镜室的门时,阳光正斜斜掠过广告系学姐的眉睫,我误打误撞地成了《爱在日落山海间》的男主演。记得第一次推开绍兴西小路82的木门,生涩的技法,混乱的流程,但与团队成员一起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广告片作品《青丝如思》。记得《风筝远去几华里》(导演作品)中男女主追逐着风筝掠过长空、《群山回唱》(导演作品)中男女主拥簇在余姚四明山的红衫林下,将远方群山传来的回响揉进脑海,忽然懂得梦想原来是有重量的,也忽然懂得,正是因为我们都有勇气推开这一扇又一扇的门,让同样热爱的我们聚在这里。
广告是一张地图,为我插上无数路标。我循着这张地图,走到湖州安吉,两弹一星科研亲历者的句句箴言让我动容。我循着这张地图,与浙江日报潮新闻合作,带领学院同学走遍浙江省传统村落,留下10场《00后传统村落合伙人》系列直播:我们在石塘里箬村感受海风的咸涩,在余姚金冠村仰望漫天的繁星,在丽水杨家堂村触摸古朴的文脉。我循着这张地图,与浙海大青年共同参与中国青年报与浙江水利局的联合活动——共探我们的家乡河,幸福河:浙东运河,在古运河漕舸争流处,触摸水脉滋养的文明肌理,于鉴湖碧波潋滟时,聆听越调悠长的岁月留痕。
我忽然懂得,钥匙是叩问世界的胆识,地图是丈量现实的脚步,而广告人永远在拓荒,在每一寸未知的边界插上路标。
如果让我给3年前的自己写一封回信,我想我会写:我正站在过去的你幻想的未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