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分享会丨春田花花,读书正好

发布日期:2025-03-31 阅读:10

2025年3月19日,人文与传播学院“春田花花”读书交流会在钱江湾生活区霸王茶姬休闲区举行。本次交流会由新闻系教师张雅娟主持,学院张捷副书记,王阳光、李晓博、徐玉怡老师和部分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此次读书会以哲学家韩炳哲的系列理论为主题,涉及他的著作《爱欲之死》、《他者的消失》、《倦怠社会》、《透明社会》、《在群中》等。


 

许新宇同学首先分享《爱欲之死》的阅读体悟。他从韩炳哲对现代亲密关系的剖析切入,指出书中通过主体冲突性缺失与自我映射过度放大两个维度,揭示了数字时代人际关系中他者消逝与爱欲消亡的异化危机,表达了自己对数字时代下人际联系异化的担忧。

 

承接两性关系议题,张雅娟老师结合近期女性题材电影《还有明天》《初步举证》展开延伸。李晓博老师则从女性主义电影创作视角切入,强调媒介在性别议题中的传播责任,并援引全球MeToo运动案例,提出新闻从业者应秉持的社会担当。


 

随后,李颜玲同学以《他者的消失》为理论框架,犀利指出当代社会正经历他者轮廓模糊化的隐性暴力——当差异性被同质化浪潮吞噬,倾听与对话便失去了生存土壤。而应对这一困境的办法就是走出固有圈子,悦纳多样性。



朱玉香同学则串联《被讨厌的勇气》与《倦怠社会》,揭示功绩社会催生的自我剥削机制:当个体困于社会评价体系时,同一性便成为逃避焦虑的安全壳。而如果转而将对自己的执着转化为对他者的关心,即重塑我们的人际联系,也许就能逃脱社会规训的无差别塑造。

 

王彩霞同学则是结合了《妥协社会》中“痛苦回避社会”的观点,发出“为什么一定要追求‘幸福’?”“为什么一定要‘有所事事’?“我们接收到的幸福的范式是不是同样是消费社会塑造下的产物?”等反问。大家就共同体社会和个人选择自由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接着,陈靖云同学梳理了自己阅读《在群中》的笔记,剖析网络群体松散权力结构带来的话语失衡,并解释了唤醒度的概念,向大家建议一种低唤醒度的休息。


 

 

之后,大家还一起讨论了“能动的自由”、“服美疫”、“消费主义陷阱”等话题,并对下次交流会的书目选择进行了分享。

 

最后,张捷老师结合自己的学生工作体会和新年计划对今天的读书交流会进行总结,期待大家珍惜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可贵,多读喜欢的书,多出去走走,多和人互动,做一些聚焦和取舍。

 

春田花花读书会在笑语中圆满收官,但关于他者、异化与存在意义的思辨,仍在每个人心中悄然生长。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