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开题答辩顺利举行

发布日期:2024-06-14 阅读:10


202461日,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2023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开题答辩报告在教学楼A117125129举行。参加答辩的同学分为3组,答辩评委由新闻与传播专硕导师周志平、李华金、蒋三军、门书均、田中初、施寒潇、张雅娟、殷克涛、李骏、李蓉、姚凯波、吴颖和业界导师叶苏扬、金烽、冯洁组成。开题答辩按照学院有关程序进行,围绕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方法、论文框架及创新点等方面针对自身选题进行详细阐述。

第一组 A125

周志平老师在点评中着重强调了研究目的的明确性对于整个课题的导向性意义,他认为一个好的研究起点应当是目的清晰且具有高度聚焦性,这样才能保证后续的研究路径不偏离主航道,研究成果才能有的放矢。研究不仅要在学术层面有所贡献,更应着眼于其社会价值的实现。他鼓励学生们在选题时就要思考研究如何能对接社会现实需求,解决实际问题,或是对特定行业、群体乃至整个社会带来正面影响。

门书均老师指出了实地调研的重要性,他强调不能仅仅依赖于网络数据和二手资料,实际的走访调研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他认为,只有深入实地,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与观察,才能更直观地捕捉到研究内容的细节,从而发现问题,挖掘创新点。此外,门书均老师还提醒同学们,在进行实地走访时,应设计合理的调研框架和方法,确保收集到的数据既丰富又具有代表性。

叶苏扬老师特别指出研究中样本数量的确定不应是随意为之,而应基于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前人研究的实证依据。她强调,无论是决定采用多少样本数量,研究者都必须能够清楚地说明这一选择背后的逻辑,以及它是如何与研究目的、研究设计以及预期结果的精确性相匹配的。叶老师提到,研究初期应广泛查阅相关领域的文献,分析前人研究中样本量的选择依据,尤其是那些与当前研究设计相似或相关性强的研究。她还提醒学生们,样本量的确定还需考虑研究的可行性、成本效益比,以及数据收集的难易程度,但这些因素都应建立在确保研究有效性和可靠性的前提下。

最后,徐少丹老师提到,为了保证学术评价的公平性和一致性,研究生论文的评估应采用一套统一且明确的评判标准。他认为,这样不仅能为学生提供清晰的论文写作指引,促进学术研究的规范化,还能确保评价过程的客观性和透明度,提升教育质量。

第二组 A129

田中初老师肯定了部分选题的研究价值,认为展现出了一定的前瞻性。他提出,要关注选题的可操作性,要拿到真实数据以增强论文的可信度,并表示,研究生论文要体现问题导向意识,要抓住研究对象的唯一性,对概念的定义和词句的表达要明晰明确,争取从小的切口出发,做到透过社会现象探求媒体与传播的本质。

金烽老师对县级融媒体中心的选题感受颇深。他结合自身的一线经历,强调媒体深度参与社会基层式的时代特色,指出要聚焦县级融媒体中心的“造血”功能,并向同学们简单阐述了媒介产品的运营模式,鼓励同学从个案对象的特色入手,进一步挖掘其优势所在。同时,他也指出,使用问卷调查法时,要注重量表的可验证性,保证科学性。

施寒潇老师着重从数据分析的角度,建议同学们要增加现实数据,增加样本的采集量。如果遇到与往届相似的研究对象,要注重突出不同的侧重点,找到新意所在。此外,施寒潇老师还帮助同学厘清了研究对象与研究重点,指出要先做出假设再构建分析模型。

第三组 A117

李骏老师指出要注意论文的形式问题,不同形式论文的结构不能混为一谈。同时,李骏老师指出需要考虑策划的可操作性和落地性,可以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

李蓉老师强调论文的研究对象不能过于宽泛,要对研究对象有具体的语言表述,同时也要明确自己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李老师建议策划案可以结合地域特点,进行文化挖掘。

姚凯波老师老师建议同学要明确论文中明确的理论和自己研究的内容之间的关联,有些同学可以再补充一些理论。此外,他指出农产品品牌建设要回归到产品本身,产品本身质量也很重要,重心在产品和品牌的融合。

吴颖老师认为对于论文中提及的概念,要有明确的概念辨析,大众对于同一个概念会有不同的定义与认知,因此需要在文中阐述清楚相关概念,避免歧义。

本次答辩从下午一点半持续到下午四点半,各位答辩评委针对同学们的开题报告和陈述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和评价,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指导意见。同学们表示,通过这次答辩活动,他们对自己的研究内容有了更明确的认知,也了解了自己下一步修改、完善的方向,为之后的进一步研究做好了准备。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