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下午,著名作家、《江南》杂志原主编、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钟求是先生莅临我校,为我院汉语言文学2301班的同学们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当代文学史课。
钟求是是一级作家,“鲁迅文学奖”得主。其“鲁奖”获奖短篇小说《地上的天空》广受社会关注与好评;长篇小说《等待呼吸》也获第十七届“十月文学奖”长篇小说奖。钟求是此次受我院赵卫东教授邀请,以“业界精英”身份为我院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史”课程选课同学授课。
钟先生先从浙江文学的现状谈起。作为《江南》杂志资深主编和扎根浙江的著名作家,他对浙江籍作家群体有着独特的观察和思考。在高度肯定浙江文学近年取得的成就后,他着重阐释了“文学新浙派”这一文学“新概念”,指出当下中国文坛有一批活跃的、有较强创作实力和发展潜质的浙江籍作家,形成了一股不容忽视的文学力量,尤以中短篇小说的创作最为突出。他预言“文学新浙派”将蔚成中国新时代文学的大观,为新时代中国文学贡献独具特色的“浙江风采”。
进而,钟先生又从自身的创作经历出发,谈了现实生活与文学创作之间的联系。钟先生笑容和煦,语调不紧不慢,讲述着自己早年在昆阳县城的童年经历,其中数段印象深刻的往事在日后成了他小说创作的不竭题材。钟先生提到他的求学生涯,他对外交流的经历,他一以贯之的对阅读的热爱,以及从编辑和作家的双重视角接触文学的事迹。无疑,强烈的好奇心、敏锐的感知力和理想主义的激情,是促成他最终走上了文学创作道路的重要因素。
什么才算是一篇好的短篇小说?这是钟求是授课中最吸引同学们的话题,也是他此次授课的“压轴戏”。他讲道,一部好小说首先要有好的技法,包括好的语言、好的情节与好的故事。其次,好小说必然带有作家个人的独特印记,也就是“风格”。小说的语势当连贯而流畅,就像汩汩流淌的清泉。最后,好的小说还应当探求人性的幽微,捕捉、呈现各种人物心中潜伏的深层情感。人的内心有多个房间,用来安置情感与回忆,一般人看得到一个两个,故识知交或许能看到三个四个,而作家应该去搜捕第五个房间里的东西,去思考人性的复杂和生命的意义。
最后,钟先生重点围绕短篇小说《地上的天空》与同学展开了交流。同学们踊跃提问,钟先生细致作答,包括小说中的艺术与道德、爱情理想与现实、生与死轻与重的矛盾等问题。让同学们意犹未尽。
临别之际,钟先生也给予了同学们殷切的祝愿,希望同学们学有所成,能够始终保持对文学的热爱。一堂热情洋溢、别具一格的当代文学史课,就此落下帷幕。
中文系郭剑敏教授也应邀与课。本课主讲教师赵卫东教授主持课堂。
文字:刘存介
图片:汉语2301班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