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胡翼青教授谈“媒介本体论与媒介性问题”

发布日期:2022-04-02 阅读:225

3月29日下午,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胡翼青教授于腾讯会议开展了《媒介本体论与媒介性问题》主题讲座。此次讲座由浙江工商大学社会科学部主办、人文与传播学院承办,人文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李蓉教授主持,网新系主任沈珉、新闻系主任刘征、新传专业徐少丹、李骏、厉国刚、李至颖、张雅娟老师和21级新传研究生以及新闻系部分本科生参与了此次讲座。

讲座开始前,胡翼青教授向同学们推荐了彼得斯《奇云》、马修·福勒《媒介生态学》、鲍德里亚《象征性交换与死亡》、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等书籍。

接着,胡教授就今天讲座内容作了简要介绍,他将讲座分为四部分:“主客体二元论与媒介本体论” “媒介性问题的提出” “媒介性的几个维度” “媒介性意味着什么”。

在第一部分,胡教授先介绍了主客体二元论与媒介本体论的基本概念。他认为,主客体二元论是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但同时这种认识方式又是偏狭的,会使我们对世界的全面理解产生遮蔽。在这一部分胡教授借用海德格尔“灵光一闪”想法等具体概念以及自身实践经历,清晰且生动地解释了其对主客体二元论以及物的概念的理解。

第二部分,胡教授具体谈论了媒介本体论以及媒介性问题。他将媒介的意义总结为对社会秩序的建构与信息内容的传播,并将媒介性问题归结为是时空秩序与社会秩序是怎么样被社会建构的问题。

第三部分,胡教授展示了媒介性的四大维度:可供性、可见性、具身性以及生成性。其中。可供性是最重要的媒介性之一,媒介就是可供性本身;可见性是连接我们与世界最重要的外在表象,是可供性的实现方式与遮蔽方式;媒介对自身的遮蔽构成了其具身性;而在生成性中,认为媒介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将一切转化为媒介,并以此建构世界。

最后,胡教授带领大家进一步认识“媒介性到底意味着什么”的问题。他将媒介性目前的瓶颈归结为物与技术、媒介与技术的差异性的问题,虽然他认为媒介性研究具有未来前景,但其实这并不见得就是传播学想要的全部。

在讲座最后的互动环节中,我院刘征老师、沈珉老师和李骏老师就“什么是媒介”这一话题所产生的相关疑惑请教了胡翼青教授。在与胡教授的交流中,老师和同学们解决了困惑的同时,也加深了对该话题的理解,收获颇丰。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