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6日下午,我院邀请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周启超教授开展线上讲座,讲座题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从《文学世界共和国》看欧陆比较文学新路径”。
讲座由程丽蓉副院长主持,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生、汉语言文学本科生以及众教师参与了本场讲座。程院长首先介绍主讲人周启超老师的个人情况以及研究方向,随后对会议的主题进行了介绍。接着周启超老师正式开始讲座,对法国当代文学理论家卡萨诺瓦的《文学世界共和国》一书主要观点展开介绍,并就卡萨诺瓦的观点提出自己的想法。
周启超老师主张“世界文学是多声部的话语实践”,他认为不能把西方文学看做铁板一块,要注意不同国家谈世界文学的方式,比如法国、德国以及俄国是如何谈世界文学的。他首先谈及欧陆世界尤其是法国对世界文学探讨的路线,并以卡萨诺瓦的《文学世界共和国》为例。
周老师提到卡萨诺瓦主张文学世界有自己的运行机制,由民族文学成为世界文学的过程是文学资本的积累过程。她的“民族文学的文化空间”理论,是一种旨在探索“世界文学空间生成机制与运作机理”的“文学地理学”。她认为文学世界的版图不能等于政治的版图,是根据自己的美学距离、文学制造等机制完成的,并以易卜生、乔伊斯、卡夫卡等人为例展开说明。
周老师认为,卡萨诺瓦的《文学世界共和国》将“世界文学”的探讨转换为“文学世界”的勘察,力图解决内批评和外批评之间被认为是不可解决的的自相矛盾,并尝试在文学的跨文化空间中定位作家和他们的作品。尽管卡萨诺瓦的观点引起了不少人的质疑,依旧有助于开阔我们观察“世界文学”的视野,也有助于更新比较文学学者的思维。
周老师接着谈到德国“世界文学”的研究,并以歌德为界列举了一些研究者。譬如歌德之前有维兰德的“世界文学”以及施略策的“世界文学”,在之后有马克思的“世界文学”以及奥尔巴赫的“世界文学”。这些学者对于“世界文学”的探讨都是“多形态多声部的话语实践”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学习者与研究者的重要研究对象。
最后,程丽蓉老师与赵山奎老师与周启超老师就本场讲座内容展开了讨论。
程丽蓉老师谈到文学其实比较百变的,而文学理论一方面喜欢将文学模型化,一方面又强调动态化。周老师回应,对出现的种种所谓模型要了解,但不能作为标准,我们做研究既要看到种种模型,又要在模型的具体运用过程中进行修改,从而提出自己新的设想。
对于卡萨诺瓦书中提到《愤怒诗人卡夫卡》这本书,赵山奎老师认为更多从政治方面来探讨卡夫卡的愤怒诗人好像与卡萨诺瓦的文学世界有差异。周老师回应,要区分卡萨诺瓦所说的政治与大家口中常说的政治,只有这样,才能理解为什么卡萨诺瓦会在《文学世界共和国》里提到卡夫卡。
最后,本场讲座圆满结束,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这场讲座中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