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食味·传承——大运河饮食文化学术论坛在杭州举行

发布日期:2021-05-24 阅读:197

5月22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高端论坛第一期——“场景·食味·传承”之大运河饮食文化学术论坛在杭州举行。本次论坛由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共同主办,浙江工商大学饮食科研创新团队、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厨艺学院承办,浙江工商大学大运河文化研究院、浙江省文化创新发展研究院、浙江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等单位协办。论坛围绕大运河饮食文化交流、大运河特产分布、运河饮食文化传播等议题展开广泛研讨交流。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社科院、浙江省社科院等国内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美食研究》杂志社、《中华老字号》杂志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上海图书馆等专家学者与媒体80余人与会讨论。

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浙江工商大学党委委员范钧教授致辞


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浙江工商大学党委委员范钧教授,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副校长王方教授,杭州运河(河道)研究院副院长胡红文教授在会上致辞。范钧教授指出:大运河是浙江一个响亮的城市品牌,一张珍贵的世界名片。浙江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统筹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各项工作。袁家军书记多次进行专题调研,要求深入挖掘运河文化,在山水人文中绘就现代版“富春山居图”。郑栅洁省长主持召开“四条诗路”文化带建设推进会,强调要让大运河活起来、亮起来。胡红文副院长介绍了杭州运河研究的概况。王方副校长表示要借助大运河文旅融合之契机,推进“有文化的技能”教育。

论坛采取大会主旨报告和圆桌会议相结合的形式,以“大运河与南北饮食文化交流”“南宋都城临安的饮食文化与大运河”“从大运河沿线土特产看运河饮食文化特色”“饮食的品牌化与品牌叙事”“浙江饮食类老字号与浙江运河”“文化场景在生产与运河遗产的真实性”等为主题,从饮食场景、味道、传承等多方面展开论述,深度解读和挖掘运河丰富的文化资源,探析历史上运河饮食文化发展与沿线城市变迁的互动关系,对大运河饮食文化的传承提出建设性思考。

“场景·食味·传承”大运河饮食文化学术论坛现场


南京农业大学钟山首席教授王思明指出:大运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和载体,大运河不仅是经济之河,也是粮食之河,生命之河。大运河饮食文化的研究可以丰富多层次的大运河文化形象。浙江工商大学大运河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徐吉军研究员在报告中追溯了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的饮食文化,指出杭州是一座因运而生的城市,杭州地区饮食文化具有深刻的运河流动性特征。江苏省社会科学研究院王健研究员以图文互证方式,探究大运河沿线城市土特产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北京师范大学杜博思教授以食品品牌建构为切入点,指出饮食产品与饮食故事之间的相互关系。浙江工商大学沈珉教授以浙江饮食老字号为例,通过老字号的品牌变迁来审视大运河饮食文化的发展与传播。浙江大学社会学系刘朝晖教授通过文化场景理论分析了大运河沿线历史街区的“场景”与“情景”。南京大学Andrea Lorenzo Baldini副教授和北京大学Matteo Ravasio助理教授认为饮食作为一种文化遗产,有不同的阐释框架,饮食遗产应再概念化。

圆桌会议中来自不同高校的学者就运河历史文化、运河饮食特色等主题,从各研究视角展开讨论。不同学科交叉融合,从宏观架构和微观实现上探究运河饮食文化建设,为运河饮食文化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理论思考和学科支持。

演讲嘉宾主题发言 王思明、徐吉军、王健、沈珉、刘朝晖、杜博思、MatteoRavasio & AndreaLorenzo Baldini


大运河饮食文化对于讲好中国故事,丰富大运河文化形象具有重要意义。本次论坛以大运河沿线饮食文化为切入点,聚焦大运河文旅融合中的饮食文化传承保护利用问题,有助于挖掘运河饮食文化遗产资源,进而促进当下饮食文化产业发展。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