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沙龙:智能媒体的现状和未来

发布日期:2021-01-08 阅读:159

2021年1月6日下午,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智能媒体与传播研究所在综合楼437会议室举办了自创建以来的首次学术沙龙活动,所长厉国刚,副所长刘征、冯洁共同出席了活动。此次学术沙龙的主题是“智能媒体的现状和未来”,多位新闻与传播研究生结合具体案例汇报了各自的研究成果,与会师生不时就有关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


厉国刚所长指出,媒介技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这个人工智能技术不断革新的时代,智能媒体会越来越多地介入我们的生活空间,作为新闻与传播研究生和老师来说,很有必要与时俱进,跟进智能媒体、智能传播的相关研究工作。智能媒体与传播研究所成立不久,还在摸索阶段,这次的学术沙龙是为了给老师和同学提供交流探讨的平台,大家可以在活动中畅所欲言,形成讨论的氛围,并从中积极寻找和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


刘征副所长认为,虽然研究智能媒体最有优势的是学计算机的人,但不代表智能媒体与新闻传播专业没有关系。新传学子可以探讨技术本身与人发生关系的可能性。他还提到一个名为“媒介学”的研究方向,鼓励在场学生关注这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因为在媒介学中,任何东西都可称为一种媒介,甚至“人”也是一种媒介,但是人作为媒介不是到达某一个物,而是到达某一种思想,所以媒介学也包含了哲学,值得学生们细细钻研。

随后,七位同学在学术沙龙中汇报了他们围绕主题“智能媒体的现状和未来”而进行的个案分析。


郑米玉同学以字节跳动人工智能实验室为分析对象,展示该实验室的发展现状和字节跳动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技术的研究成果,最后总结了字节跳动在智能社交、智能媒体、个性化搜索引擎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未来规划。胡航桦同学以百度为例,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传媒领域的应用。她首先介绍了百度以百度智能云和百度大脑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布局,随后介绍了百度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传媒行业的大致路径,最后介绍了三个传统媒体利用百度人工智能技术解决行业困境的具体案例。胡婧同学以腾讯Dream Writer为例,介绍了国内机器人写作在传媒领域的发展现状以及机器人写作如何具体应用于传媒行业,最后她提出了机器人写作的未来构想,并对“机器人写作是否可取代记者编辑”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赵赢同学以一段“华为智能音箱”的开箱视频为开头,提出了由智能音箱所引发的对“耳朵经济”、人机交互、人机对话的探讨。最后她总结道:虽然智能音箱面临着音频内容未出现爆发性的使用场景以及智能语音交互系统尚未完善的两大困境,但智能音箱在“语音新闻”、人机交互等方面仍有很大的发展前景。谢蕊同学以一段智能音箱与Siri“结婚”的趣味视频为开场,梳理了智能语音助手Siri的“前世今生”,并总结出Siri在智能媒体发展上带来的三大突破,即语音识别、人机交互和人工智能。但Siri仍面临着语音识别受限、使用场景受限、侵犯用户隐私等问题。胡欢同学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分析对象,详细介绍了其推出的三个AI主播:康晓辉、小小撒和小冰。随后向老师和同学们介绍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智能媒体领域的大胆尝试,如AI电视、人工智能编辑室、BTV融媒体演播室等。方雪蓝同学以微软小冰为例,介绍了微软小冰在媒介领域的商业运营模式,并提出了媒体智能化所面临的对媒介从业者角色的冲击和转型问题、“信息茧房”问题。最后她总结了以微软小冰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在构建“场景文化”、突破传统媒介的时空限制以及提高人类信息敏感度等方面的可能性.

在学术沙龙的交流互动环节,刘征副所长肯定了同学们在搜集、分析文献方面的能力,同时也对同学们提出了“案例要联系理论”的更高要求。冯洁副所长则指出,同学们在研究过程中要注意“以小见大”,从小的切入口出发,将问题分析透彻。

最后,厉国刚所长总结了本次学术沙龙的成果,引导同学们对“机器人写作”、“AI主播”、“人工智能新闻创作”等问题进行探讨。在富有启发性的汇报和集体讨论之后,智能媒体与传播研究所的首次学术沙龙圆满结束。



文字:胡航桦

图片:胡欢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