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0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杰出学者特聘教授、长江学者高旭东教授受邀来我院开展以“从理论与个案对世界文学的重新审视”为主题的讲座,讲座于我校综合楼404会议厅举行,由我院副院长程丽蓉教授主持,我院汉语1901班与汉语19A班、中文系研究生等参加了讲座。
讲座开始,高旭东教授从理论方面向我们重新阐述了“世界文学”这一概念。他强调,首先,外国文学不能等同于世界文学,世界文学是一个整体而不是各国文学的相加,而世界文学作为一个整体,是大于各国文学相加之和的;其次,世界文学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如果各个国家关起门来过日子,那是不会有“世界文学”这一概念出现的。
(高旭东教授讲座现场图片)
那我们该如何构建世界文学的大厦呢?高旭东教授从四个方面为我们进行了解答:
第一,以比较文学的理论方法理清世界文学的发展脉络,即弄清楚一种文学对其他文学所产生的影响,并对其影响进行研究。如基督教对西方文学的影响,佛家思想对中国话本小说的影响等等。
第二,对文学作品进行翻译,高旭东教授表示,一个文本不经过翻译,是不可能进入世界文学的。而在对作品进行翻译后,我们则要用平行研究的方法,筛选比较出可以进入世界文学的大作品。
第三,分析世界文学的整体特征,而这分析不能只凭单纯地看,需要将其同世界哲学史、宗教史、甚至是世界艺术史等进行跨学科的比较,找出世界文学的独特性与独特的发展规律。此外,还需要跨文化,让不同的文化进行对话,进行比较。
第四,则是具体操作,即从区域文学到世界文学进行研究。
随后,高旭东教授“从世界文学的角度重新审视拜伦”的个案,以拜伦这一伟大诗人在英语世界与其他语言世界受到的不同评价为切入点,告诉我们:英语世界的准绳并非世界文学的准绳,世界文学的学者在研究时不能忽视弱势语言中的文学的审美价值以及强势语言中出现的审美偏颇。
(同学们认真聆听)
讲座最后,高旭东教授向我们分享了他在其他讲座上的心得与成果,并同在场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至此,本次讲座在掌声中拉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