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下午3点,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长江学者包伟民教授于综合楼401室做了一场题为“历史学是什么”的讲座。讲座由历史系主任杨齐福老师主持。历史系姜勇老师、历史1901和历史1801全体同学参加了此次活动。
“历者,过也,传也。史者,记事者也。”讲座开始,包伟民教授向师生们说文解字。“理性的历史意识是人类文明史的开端,我们可以想象原始人围在火堆旁听一位老人讲述故事这样一个场景。”
“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史者,所以明乎治天下之道也。”包教授引经据典,讲述历史的道德约束和资治等作用。“我们进行历史研究一定要带着明确的客观性。”他认为历史研究具有时代性,历史资料从'六经皆史'到'DNA'和'C-14',是逐渐增多的。“尽管史料是零碎的、片面的、主观的,但我们在学术研究时一定要有逻辑合理性,讲究论据,尽量不带主观因素。”
对于专业与职业的关系,包教授说,“专业和职业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激化,大学里面的“专业”似乎需要和社会上的“职业”一一对应,历史专业因此陷入了尴尬的局面。但是,“大学,从来就不应该是进行职业培训的场所,它的任务是培养通识人才。”他认为历史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有着“培养学生洒脱品性和长远目光”的教化作用。“大学历史教学不以灌输知识为主要目的,而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训练学生养成质疑既定知识的思维习惯。”
在讲座的最后,包教授总结说:“历史属于人文学科,所以我们研究历史的,一定要坚持并发扬人文精神。”无论是历史思维习惯还是人文精神,都是我们目前所应该培养的。坐得住冷板凳,才能做得出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