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科院周武教授前来我院讲学

发布日期:2018-11-28 阅读:155

11月23日下午, “西语世界中国研究的典范转移”学术讲座在我院举行。主讲人周武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近代上海史创新性学科首席专家,《上海学》主编,世界中国学研究所副所长,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曾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讲座由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杨齐福教授主持。


周武教授以“西方国家对中国研究的空间变化”“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研究从‘汉学’转变为‘中国学’的过程”以及“西方国家对中国看法的转变过程”三个部分着重介绍了他对该课题的相关研究。

周武教授用他出国访学以及与众多外国专家对话的经历,来说明他着重研究“西方世界对中国的学术研究”这一领域的原因。接着,他说到,从古至今,西方对中国的研究成果都十分丰富,仅仅对上海这座城市的研究,相关的书目就有4000千多种。同时,他还通过举例,说明了当今学者因为语言障碍等问题对类似的课题研究不足的现状,并指出了研究“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的必要性。

周教授谈到,海外的汉学中心,即对中国研究最有成就的地区,起初是最先进行全球贸易的荷兰、意大利和葡萄牙等地。之后,英法崛起,法国最先建立起汉学讲习所,成为了新的汉学中心。二战结束后,欧洲与中国遭受战争摧残,满目疮痍,政局动荡,于是一大批汉学专家移民美国,再加上一部分汉学专家相继离世,美国便成为了新的汉学中心。

周教授指出,汉学可以理解为一门人文学科,它着重研究中国的历史、文化、语言和典章制度。但在二战结束后,汉学学者开始着重关注现当代中国的发展问题,而一旦要研究现当代问题,就不可避免地要利用到诸如经济学、社会学等现代科学。这就促成了人文学科向社会科学的转变,也就是汉学向中国学的转变。


周教授认为,一部汉学史其实是西方认识中国的形象变迁史。明清之际的中国,在西方人眼中是一种完美的形象;而到了鸦片战争时期,西方人开始全盘否定中国,认为中国是一个失败的国家,中华文化根本不配存在。二战结束后,中共开始执政,西方世界依然在唱衰中国;而现在,世界又有了“唱盛中国”的趋势。从“完美论”到“失败论”再到“崛起论”,这一现象清楚地体现了综合国力对国家地位的影响之大。周教授告诫我们,对于我们的文化,不仅要有清晰的自我认识,还要对国外有关我们的看法有所了解,只有与这个世界之间达成和解与共识,我们的进步和发展才可能更为顺利。

最后,周教授还与在场师生之间展开了热情的互动。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