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3日下午,中国著名评论家、作家、上海报业集团高级编辑(编辑序列正高职称)王雪瑛女士以“文学语言”“文学想象力”“文学与科学”等话题,从不同层面深入文学的沃野,分享写作的心路历程。人文与传播学院副院长范家进教授主持本次讲座。
在讲座的开始,王老师从高科技谈起,以高科技发展面临的伦理道德困境为切入点,阐述人文学学科关于人类自我完善和人类家园建设的参与和探索,在这个高科技时代里的必要性。关于文学的含义,王老师引用钱谷融先生“文学是人学”的著名论断,阐述作家就是要写人,作品就是要影响人,要关注人的心灵,文学史就是人物形象的历史。
王老师接下来从“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想象力与现实的关系”等方面对本次讲座的主题---文学的魅力进行了阐发。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字的载体,通过语言的大门才能够走进文学。语言的艺术能把一个已经消失的时间和空间重现,把过去人的活色生香的生活呈现在你的眼前,这就是文学的魅力。王老师以《红楼梦》和鲁迅先生的作品为例阐述了文学语言的丰富性与个性化。
文学想象力对现实有重要影响。王老师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的《纯真博物馆》为例,书中描述的珍藏恋人一切物品的博物馆在书出版不就后就在伊斯坦布尔变成了现实,这无疑是一个很特别和富有情怀的图书馆,这也充分显示了文学想象力的魅力。
在讲座的最后一部分,王老师分享了两本当代作家的小说作品——张炜的《艾约堡秘史》和贾平凹的《山本》。王老师还谈到自己所著的散文集《倾听思想的花开》,分享了其中对两个现代教育家(胡适和梅贻琦)的阐述和解读。
最后是提问环节,王老师认真解答了同学们关于文学欣赏与创作方面的困惑。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袁晓乐/文 王璐/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