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之所以不愿改变,是因为害怕未知。但历史唯一不变的事实,就是一切都会改变。”在尤瓦尔•赫拉利所描述的未来中:生产被机械取代、服务被AI占据、历史的洪流将深刻地改变每一个行业。在这其中,传播业自也不能幸免。所幸,人们无力阻挡洪流,却能做一名顺应潮流的智者。
在此背景下,人文与传播学院的教师们齐聚一堂,在名为《媒介迁徙与编辑角色转向》的教学午餐会上进行了一场对新时代下传播课程教学的探讨。
教学午餐会由编辑系主任沈珉老师主讲。会议伊始,沈老师通过学生学习兴趣转变、超级人工智能出现以及线上教育大面积普及等例子,展示了当下已被科技深刻改变的教育行业现状,指出在当下普遍工具理性至上、技术座架对人的遮蔽氛围中,教师所感受普遍焦虑来源于知识结构与技能老化,身份、角色的转变以及科研教学不合拍等原因。
面对困境,沈老师进一步提出了教师们亟需解决的问题,其中包括:如何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中调整专业技能和知识体系,如何应对教学技能与科研要求的错位要求,如何与产业、就业岗位的迅速变化对接教学方式。她认为,首先要通过学习和适应新的教学理念、模式和方法,重新建构自己的专业身份与角色,建构内向度的人性自主性;其次,应该认识到教师不再是强势的知识传授者,而要做传媒教育内容的设计者与价值的引导者;第三是要寻找自己介入到技术的角度,以保证“技术的道德维度”。
沈珉老师的发言带动了老师们的思考和讨论。老师们、特别是传播专业的老师认为,是在媒介产业发生万变的当下,传播的价值受到挑战,“劣币驱除良币”成为传播现象。在此情况下,传播课程教学保持与技术的适当距离,保证传播教学的文化维度与人性维度,是传播教学坚持的核心。(王浩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