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倩蓉/文)自电子出版兴起之后,“纸质书还能存活多久”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出版界与教育界。2018年4月24日下午,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徐建华教授做客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并作了题为《纸质书生命周期与编辑出版教育》的讲座。徐教授以出版研究者与教育者的身份,为人文与传播学院编辑体系学生以及17级传播专业学生作了仔细的分析,为大家解疑去惑。
首先,徐教授界定了电子书的概念:电子书不仅仅是纸质书的电子版,而是也含有纸质书阅读特有的体验的电子版的书籍。因此网络业的布局,也会对书籍出版形成巨大的影响。目前,京东与百度已经宣布进入电子书市场,这意味着,未来的图书市场会有更多的机遇。
然后,徐教授介绍了纸质书出版相关的生命周期,利用详细的数据向我们分析当前出版行业的现状。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研究院白皮书的数字显示,虽然电子图书对纸质书冲击较大,但是纸质书数量仍在逐年增长,电子书的出现催化了图书业的分流,也有助于编辑方式的拓宽与编辑事业的发展。
他讲述了在政策方面对于纸质书的出版的有利之处:近年来多个相关政策都提到文化,特别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图书发展的最大机会。通过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核心和延伸概念的阐释,他认为近年来的出版行业走向以及市场重点会有所改变,而图书市场的下潜会形成新一轮的出版爆发。“纸质书的出版至少还有7年黄金期,10年平滑期”,他作出自己的判断,这一结论一改以往“纸质书出版已经成为夕阳产业”的刻板印象,也为电子图书的未来勾画出发展的线路。
接着,徐教授谈了编辑出版系的发展历史,向大家介绍了全国著名高校设立的编辑出版系的情况。每个高校编辑出版系因其所处院系不同,其专业侧重点、深造目标与就业方向也不同,各个高校互为补充,为编辑出版行业提供了各类的人才。这使有志于在编辑出版专业发展的同学对于未来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也为同学为今后的学习树立了信心,明确了目标。
最后,徐教授用自身的学识为在场师生们答疑解惑。大家都受益匪浅。
讲座由人文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潘文年教授主持,编辑出版系系主任沈珉老师、编辑出版系殷克涛老师、江翠萍老师、冯洁老师等都参加了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