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凯娥、王峥、袁玥琪/文) “世界上第一部电影出现在1895年的法国,早期的电影全部都是胶片拍摄的。电影胶片从黑白到彩色有8毫米、16毫米、35毫米、70毫米等不同尺寸。”这些是传播17级,在周一、周二张雅娟老师的课堂上刚学到的知识。
“这就是16mm的电影胶片,这台是我国早一批的长江牌放映机,手机照片这台是老式苏联放映机……”4月18日(周三)晚上,传播17级的同学就在校园内亲眼见到了这些胶片和机器,还观看了一场露天胶片电影。
这些事情发生在4月18日晚上,新闻系张雅娟老师的课堂改革和延伸活动---“媒介进课堂”活动中。
工作人员正在做放映前的准备
张雅娟老师介绍说,“媒介进课堂”是她进行课堂改革的一种尝试,是对书本知识进行延伸和补充的活动。她希望在讲授媒介历史的过程,能给学生接触到真正媒介的过程,让学生参与到媒介文化的传播活动中。同时作为新闻采写课的主要授课教师,她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给学生创造现场进行新闻采访和写作机会。“只有这样,课本的知识才能变得鲜活,课堂学到的知识才能够真地被应用,知识能活学活用了,学习乐趣才会提高。”
当晚的活动中,来自马鸣老街电影展示馆的两位朱老师给同学们介绍和展示了各类胶片和放映机。老馆长还现场给同学们示范了胶片电影特有的“倒片子“的技术,即转动转轮,把胶片从一个盘子倒到另一个盘子,胶片要“倒”过去,放出来的画面顺序才是正的。
放映老师正在给同学们介绍和展示各类胶片和放映机
”晚上七时,夜幕降临,讲解结束,同学们一起观看了胶片版的《小兵张嘎》。在座的同学都看过电视剧版《小兵张嘎》,看1963年胶片电影版《小兵张嘎》还是第一次。虽然是五十五年前的黑白老电影,来现场参加放映会的老师和同学都看的津津有味。
现场放映的是电影《小兵张嘎》
“这是我人生第一次看胶片电影啊。没想到这么有意思。”传播1702的周慧煊说,看到了胶片实物和电影之后,课上的那些知识一下子就鲜活了起来。
“课上老师讲过抗战电影宣传工作的特点,当时没记住。看了这部《小兵张嘎》,一下子就全都理解了。”新闻1702的冯若男说,周一的《中国新闻事业概论》课上,老师已给大家讲过中国电影发展的过程,同学们对于老电影表现方法和在中国新闻事业上的作用有了一些了解。通过当天活动,书本上的知识生动了起来,也丰富了很多。
“从此后,人生又多了一份体验。即便是毕业了,回忆起在学校读书的时光,我也一定不会忘记这场露天胶片活动的。”广告1501 的邵倾芙边看电影便跟同学分享了自己的体会。
参加这次胶片放映活动除了新闻传播1701、1702、1703三个班级同学外,还吸引了一些在校园散步的师生员工。
“我下午正好在鸽子广场拍照,看到有这个活动,立马不走了,我觉得能遇到这么好玩的一堂课,一场活动,真是太幸运了”管工学院黄同学说道。
“这个老师的课这样上课真有意思,我们也能跟着听,还能看电影。”一位负责楼道保洁的阿姨从始至终都跟着同学们听课、观影,格外认真。“我今晚还找回了在老家看露天电影的感觉呢。”阿姨笑着说。
晚上8:30,课堂活动结束,同学和现场观众都希望以后还能有这样的活动,认为多元、有趣的课堂延伸活动对自己学习帮助很大,既可以学知识,还能增长人生经验,丰富业余生活,一举几得。
在当天的课堂活动中,人文学院副院长程丽蓉老师,新闻系刘征老师也到场支持,和大家一起观看了电影。
参加展映的老师们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