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建德文学系列讲座回顾

发布日期:2018-03-12 阅读:155
     2018年3月8日至3月10日,著名外国文学研究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研究所研究员陆建德教授莅临我校讲学,在浙江工商大学综合楼展开三场文学系列讲座,人文与传播学院程丽蓉老师、于琦老师主持讲座。本次讲座共分为三个主题:“记忆的不确定性——石黑一雄获诺贝尔奖有感”、“带着问题学文学”、“鲁迅研究的新领域——从庚子赔款退还款谈起”。

    3月8下午,在题为“记忆的不确定性——石黑一雄获诺贝尔奖有感”一讲中,陆建德教授从中国传统文化入手,由司马迁、屈原谈到钱钟书、王国维,再引向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聚焦于石黑一雄的创作特点,深入分析其含蓄、克制的叙事风格,探讨如何运用这些经验给同学们以有益的启发。石黑一雄是一位专写记忆的大师,他的小说往往借用人物不同时期的记忆过程来刻画性格、反思历史,并由此揭示人性的脆弱和“事实”的多重面相。陆教授从石黑一雄的三部小说《远山淡影》、《浮世画家》、《长日留痕》谈开,引入了“创造性记忆”的概念,并提到了石黑一雄的长篇小说《被掩埋的巨人》,从另一个角度讨论了记忆和忘却的意义。他借用石黑一雄的话指出,回忆是审视生活的过滤器,作家写回忆录时应坦率面对“伤痛”,而不应回避“伤痛”,要尽量避免主观因素影响回忆的客观性。

    讲座最后,陆教授总结道,石黑一雄严谨的写作态度,对“回忆”的细致推敲,给人很大的启发和参考。并教导同学们在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上要持有自我批评的态度,保有世界性的胸怀,肩负社会责任,更好地认识自我、认识世界。

    3月9日下午,陆建德教授围绕着“带着问题学文学”一题展开精彩讲座。讲座伊始,陆教授以一句“文学没有边界”作引,以司马迁的《史记》为例,指出文学的广泛性,其不应只限于“纯文学”。文学领域的阅读,不仅在于“横向广”,更在于“纵向深”。而对于好的文学,陆教授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真正的美文,不应该只是单纯的“美”,还应具有它的价值,这是一种非技术性的,展现社会人情世故、给人以触动的价值。以《悲惨世界》为例,陆教授指出在欣赏文学的时候,不应持守一种“坚硬”的概念与绝对化的价值,而应体会人物内心的丰满与复杂。也正是基于这样的阅读,文学让我们的心灵变得强大而柔软,使得我们慢慢成熟,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同时也能更好地关爱周边的人和物。最后,他通过阅读C·S路易斯《地狱来鸿》一书的节选文字作结,送给在座者“谦卑”一词当作为人处世之要道,并建议大家在进行创作和学术研究时不要落入俗套,避免程式化;不要做记忆的工具,而要做批判的主体;不要屈服于权威,而要敢于与之对话交流。

    3月10日上午,此次系列讲座最后一讲 “鲁迅研究的新领域——从庚子赔款退还款谈起”在综合楼如期举行。陆教授由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理论切入,深入介绍了鲁迅研究的新领域。他特别提及了“庚子赔款”事件对当时中国文学界、教育界的影响之深,从而引申至对文学作品历史背景,即context的强调。

    陆教授谈及在文学批评、研究中,伦理的因素或道德关怀一直存在,文学是人学,研究文学势必涉及人应该怎样待人接物、怎样做人等基本问题,这些问题不是独立于道德关怀的。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陆教授以其文、史、哲的博知学识,使得听者对于中外文学的对话互通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在座者无不被陆老师温良谦恭的为人、渊博的学识、敏锐的思维,以及其从容不迫、侃侃而谈的演讲所折服。最后,陆教授为期三天的精彩讲座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与热烈的掌声中落下了帷幕。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