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云维教授主讲我院“人文学术沙龙(之九)”

发布日期:2016-05-31 阅读:159

    5月26日,人文与传播学院第九期学术沙龙在综合楼401召开。历史系宫云维教授作了一场题为《不 欲 令 种 子 断 绝——马一浮国学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的讲座,并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交流。历史系主任杨齐福教授主持了本次沙龙,哲学系、历史学部分师生参加了活动。

    马一浮(1883~1967),名浮,字一浮,浙江会稽 (今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思想家,国学大师,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新儒家三圣"。宫云维教授首先介绍了马一浮的生平和学识,接着分析了马一浮在浙大讲学和和主持复性书院的两次教育实践,指出马一浮的两次教育实践都是关于国学的,从办学效果看,不甚理想,这与他的国学观有关。马一浮的所谓“国学”,就是“六艺之学”,是中国文化之源;“六艺统摄于心”,心、思想是一切文化学术之根本,“不知反求自心之义理,终无入头处”。因而,马一浮认为国学教育之要始于“反求自心之义理”, “重在求己”, “以求己为先,多闻为后”, 谋道不谋食,不是求仕干禄。

    职是之故,马一浮在教育形式上,强调以自由讲习与实践,在教育宗旨上强调谋道不谋食,不一味追求学生的数量,而以追求学生成才为目标。“孔子门下,从学三千不为多,其中只有颜回、曾参不为少。希腊柏拉图学园,只成就一个亚里士多德,亦足以继往开来,为西方哲学宗师”,这是他的办学追求。

    宫老师认为,马一浮关于国学的教育理念与方式,实际上是一种关乎“成人”“修己”的素质教育,是一种传承民族精神的精英教育,是一种培养“种子”的教育——所谓“不欲令种子断绝”,意义也正在于此。

    最后,宫教授还同与会师生就当下国学教育的热点话题,我院历史、哲学专业的生存问题等进行了热烈讨论。杨齐福教授、卢盈华、马金霞等老师各从自己视角提出了相关问题。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