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2014年学术新著掠影(二)

发布日期:2010-10-17 阅读:157

(按介绍文字收到先后为序。根据统一体例,个别地方略有删节)

陈军《正剧批判──从黑格尔对正剧的批判出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8.5万字

本书尝试挑战当代中国戏剧理论中的一个“常识”。这一常识是,当代中国戏剧理论把戏剧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认为这三个剧种的价值相等,或者认为正剧由于较晚出现,是结合了悲剧与喜剧的一个更高的戏剧种类。

本书通过比较正剧的本质与悲剧(还有喜剧)的本质之差异与高下,厘清了正剧的起源、变迁及价值。正剧性戏剧是低于悲剧性戏剧的,同时,悲剧越界这一现代性事件值得商榷;新古典主义者、莱辛、席勒、马克思等人所倡导的悲剧,都是“正剧性戏剧”;现代以来,中国戏剧界所主张的正剧,以及中国马恩唯物主义者和启蒙主义者所表述的悲剧,也都是“正剧性戏剧”。此外,莎士比亚的《李尔王》是一部悲剧性的戏剧,而统治舞台长达150年的改编本《李尔王的传说》则是“正剧性戏剧”;尽管中国戏剧界长期将《玩偶之家》作为易卜生的代表作,然而本书认为,《野鸭》更值得作为易卜生的代表作。

 

李玲玲《<初学记>引经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53.3万字

经学是影响中国文化的核心因素,历代学者都极为重视,尤其是清代,对经学研究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本书以唐人编的类书《初学记》所引儒家经典为考察对象,通过对《初学记》历代成书材料的分析,考定张说为此书的编者之一,解决了历来关于作者问题的争论;同时全面系统地整理了《初学记》所引经注文字;通过每一条引文与通行经本的细致比较,重点考察了相互间文字、词汇的异同及其原因,探讨了《初学记》引文在版本、佚文、古注、异本的流传和演变上的价值;论文详细归纳了《初学记》引经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本文的研究对《初学记》和传本《十三经》的整理、对廓清古书异文的产生轨迹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为文字学、音韵学、词汇学的历时演变研究提供了大量鲜活的材料与证据。文末附录的表格,既利于本文的查核比勘,也益于学者的研究利用。

 

李蓉《媒介趣味理论与媒介转型发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3.7万字

现代媒介已经发展到信息传播与趣味传播共生、并存和交织的时代。在此背景中,本书提出“媒介趣味”概念,深入研究了媒介趣味的内涵外延、生成传播机制,与媒介形式嬗变的关系,以及具体现实中的媒介趣味经营开发策略、媒介趣味异化与提升等问题。通过媒介趣味理论的探索,重新思考当下媒介转型与发展问题,为媒介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境。

 

李艳梅《莎士比亚历史剧与元代历史剧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1万字

历史剧是连接历史与文学不同学科的一种特点鲜明的艺术样式,它以史实为基石,以文学创作和艺术表演为本质特点,以人类普世价值观念为灵魂,长久以来,在艺术大家庭中生机勃勃。本文通过莎士比亚与中国元代作家笔下的历史剧进行比较研究,对历史剧的类型、创作方法、风格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对于二者共同出现的战争主题、复仇主题以及爱情主题的历史剧本进行具体的文本分析,表现两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彰显出自古以来共存的人文情怀。历史剧的演变、流传以及现代影视传媒的再创作,共同展示了世界各民族历史发展中凝聚的不屈的奋斗精神,一种超越自我、征服世界,追求永恒自由的西绪福斯精神,正是这种悲剧精神使历史与艺术交汇在一起,它也是历史剧重要维度,与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一起共同构建了三维立体的历史剧大厦。

 

陈郑双 <吕西斯>译疏》(柏拉图原著),华夏出版社,20万字

《吕西斯》是柏拉图创作的一篇哲学对话,后世编撰者给它安排的副标题是“论友爱”。该篇对话主要讲述苏格拉底与年轻人的一次谈话经历:一群青年人拦住苏格拉底,向他请教“谈恋爱”的技艺,以便能赢得自己爱慕对象(美少年吕西斯)的欢心。苏格拉底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来实际展示这种技艺,于是他便与吕西斯及另外一名美少年梅尼克奇努斯开始谈话,谈论的主题是“什么是友爱?”……苏格拉底这岂不是用哲学话题做诱饵以迷惑这些少年人吗?他所展示的技艺岂不是在腐蚀那些青年人吗?雅典法庭不正是因此而判其死刑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本书首先提供了一个《吕西斯》新译本,附带了较为详细的注释。本书的主体部分是对《吕西斯》文本的哲学解读,分析了这部对话的整体结构以及作者柏拉图的主要意图。本书还选译了部分国外相关研究作品,并附录了一些相关主题的研究论文以备参考。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