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大图切换
人文与传播学院成功举办第三届“文学与教育跨学科研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文学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2023年年会

发布日期:2023-11-09 阅读:270

      2023113日至5日,由《外国文学研究》编辑部与(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文学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承办的第三届“文学与教育跨学科研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文学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2023年年会在杭州钱塘江畔顺利召开,有来自全国84所高校的近170名代表参会。

      114日上午会议正式开始,浙江工商大学党委副书记方向明对与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学校的历史及人文底蕴。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何庆机教授主持了开幕式。

图为校党委副书记方向明

图为何庆机院长

      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副会长、《外国文学研究》主编华中师范大学苏晖教授在致辞中强调此次会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切合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第二,适应新文科建设需要;第三,有助于应对文学与教育发展的新挑战、新机遇。

图为苏晖教授

      4日上午的大会主旨发言分别由山东师范大学王卓教授、宁波大学王松林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刘茂生教授、浙江工商大学程丽蓉教授主持。

      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吴笛教授在“论18世纪与19世纪之交的俄国教育小说”发言中,指出世纪之交俄国大量翻译西欧文学,促进启蒙主义思想的传播,由此兴起 “教育小说”的热潮。吴教授进一步探讨了俄国“教育小说”与德国“成长小说”的关系,并分析了被誉为俄国第一部教育小说的《叶甫盖尼》。

图为吴笛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苏晖教授以“喜剧的伦理价值”为题,认为美学喜剧性的核心是一种对现实与自我进行超越的“喜剧意识”。喜剧式超越具有重要的伦理价值,欣赏者在嘲笑喜剧对象不道德言行时,使自己内在的伦理获得一种认同,产生一种“突然的荣誉感”,从而实现了喜剧的教诲作用。

图为苏晖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尚必武教授的发言“谁的叙事?谁的身份?——叙事身份的内涵、意义与建构方式”从保罗·利科的叙事身份观出发,厘清了叙事身份的三个基本内涵,说明了在三种文类中叙事建构人类身份方式,以及人类为什么要讲故事。尚教授指出,讲故事与听故事在教育人变得“有德”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图为尚必武教授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傅修延教授通过“嗅觉叙事与中国伦理话语的形成”,分析了中国古代“明德惟馨”“惟吾德馨”背后以馨香比德的传统,阐明了嗅觉与中国伦理观念的密切联系及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在影像艺术蓬勃发展的当下,嗅觉叙事是文学的前途所在。

图为傅修延教授

      杭州师范大学周敏教授的发言“科幻文学的伦理教益:以《像我一样的机器》的人机共同体想象为例”,从小说中查理与亚当构成的人机共同体中理解缺位、结构性矛盾、伦理向度三方面讨论了未来人工智能时代可能出现的种种难题,并提倡人类应当跳出人类中心主义,重新反思自己对待机器人的方式。

图为周敏教授

      浙江大学杨革新教授的“阅读伦理与文学教学”站在解构主义伦理批评角度,说明阅读过程中必然含有伦理因素,阐释了作者-文本-读者的阅读正面伦理以及读者通过阅读产生联系的阅读侧面伦理,并进一步讨论了文学教学的课程思政问题。

图为杨革新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罗良功教授以“外语学科研究生教育中的文学研究能力培养”为题,阐明了文学批评的要点,文学批评能力的意义,文学批评能力培养对外语学科研究生培养的作用,培养研究生文学研究能力的方法,文学作品研究类的文学课程改革等诸多问题。

图为罗良功教授

      4日下午设置了6个平行分论坛,3个博士生论坛,6个硕士生论坛,议题涉及中外小说中的教育思想研究、文学教育与通识教育研究、文学伦理学视阈下的作品研究等,与会学者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收获颇丰。

      5日上午的大会主旨发言分别由南京大学陈兵教授、浙江工商大学何庆机教授、浙大城市学院隋红升教授、浙江工商大学赵山奎教授主持。

      浙江工商大学蒋承勇教授以“文学之美育功能再阐释”为题,对美育与立德树人的关系、文学德育与美育的关系、文学美育的功利性与非功利性三个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蒋教授强调,教育应当五育并举,美育与德育同样肩负着“树人”的使命,美育与德育都是文学教育功能的重要维度,两者在实践中相辅相成。


图为蒋承勇教授

      山东师范大学王卓教授的发言21世纪的文学教育研究为何?何为?如何为?——从劳特利奇‘文学与教育’系列丛书出版说起”通过分析该系列丛书,精到指出了当代文学与教育跨学科研究的四个主要领域与范式。其一,作为教育的文学:文学的教育功能再研究;其二:文学与教育的同构:文学与现代教育体系关系研究;其三:文学中的教育书写:文学中的教育主题、教育事件、教育思想研究;其四,意会:算法时代的文学教育。

图为王卓教授

      湖南师范大学世承书院高荣国教授通过“《奥勃洛摩夫》中的乌申斯基劳动教育思想研究”,分析了俄罗斯教育科学奠基人乌申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里四个重要观点在小说主人公奥勃洛摩夫身上的印证,并以此为例提出从成人教育的角度解读文学会比单纯的思政教育有更好的效果。

图为高荣国教授

      杭州师范大学陈礼珍教授分享的“从《简·爱》的教育问题看19世纪英国文学产生机制和乡村治理模式”采用文史互证的研究方法,由《简·爱》和《勃朗特传》考察维多利亚时期的女校制度,以及牧师制度在乡村治理体系中的作用,并从勃朗特姐妹的文学创作透视当时文学的传承过程。

图为陈礼珍教授

      湘潭大学胡强教授的发言“秩序、权力与精神史——C.P.斯诺《院长》中的‘小历史’与‘大历史’”通过分析英国“学界小说”代表人物斯诺小说里的“院长之争”,说明大学政治中也存在着高度世俗化的权力与阴谋,表达了对大学教育的反思,由此提出文学的意义就是以虚构的方式参与社会价值观念的构建。

图为胡强教授

      大连外国语大学王卉教授的“当代英国黑人成长小说研究”阐述了当代英国黑人成长小说相比于传统成长小说的鲜明特点:主人公起初遭遇身份危机,经过回归旅行后身份构建成功,再次抵达英国。发言还指出,黑人成长小说的施为功能体现在其推动英格兰性到英国性的转变。

图为王卉教授

      南京大学陈兵教授以“金斯顿海洋历险小说中的青少年教育理念”为题,选取《捕鲸手彼得》《三个海军士官生》两部小说分析金斯顿的教育观。小说中少年的成长即是英国民族理想性格的培养,包括“不列颠男子汉”、宗教虔诚与道德、英帝国的建设者三方面,从中透视出维多利亚时代的教育理念。

图为陈兵教授

      大会闭幕式由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何庆机教授主持,文学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山东师范大学王卓教授致闭幕词。王会长祝贺大会获得圆满成功,对本次大会进行了回顾,总结出以下特点:第一,发言话题既丰富又聚焦;第二,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研究鼎足而立、热烈对话;第三,师生共话文学教育;第四,会议组织精心、紧凑合理、服务周到。随后,扬州大学秦旭教授代表下届会议承办方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向与会代表介绍学校概况。至此,第三届“文学与教育跨学科研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文学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2023年年会顺利闭幕。

图为何庆机院长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