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 | “女性主义”专题讲座

发布日期:2022-04-14 阅读:43

4月12日上午,在浙江工商大学图书馆五楼“浙商大文库”,围绕着关键词“女性主义”,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中文系李艳梅老师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21级研究生,做了一场精彩而深刻的讲座。

李艳梅,文学博士,浙江工商大学副教授,美国麻省州立大学访问学者。主持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1项,完成省教育厅项目1项。主要研究领域为英美文学,出版《莎士比亚历史剧研究》等专著3部,在《外国文学研究》《学习与探索》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

当今社会,关于女性的话题频频成为众人讨论的对象,相关女性主义的讨论也时常成为大众话题。什么是女性主义?“主义”一词又该作何理解?女权主义是否等同于女性主义?女权运动又是如何产生发展的?针对以上诸多问题,李老师为同学们进行了详细的辨析。

李老师通过介绍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以及三次浪潮,梳理了女权运动的酝酿、兴起与发展。

1789年法国颁布了《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宣布“天赋人权,生而自由”。但是这一宣言书中的“人权”似乎只是男人(men)的权利,而不包含女人(women)。

1791年参加法国大革命的妇女领袖奥兰普·德古热发表《女权与女公民权宣言》(或称《女权宣言》),标志着女权运动拉开序幕。

女权运动所追求的是平等与平权,世界各地女性纷纷发起政治行动,挑战生育权、堕胎权、教育权、反家庭暴力、产假、薪资平等、投票权、代表权、反性骚扰、反性别歧视与性暴力等议题。

女权运动的发展历程是波浪式前进的,其中李老师为大家讲述了历史中的三次浪潮。

第一次发生在19世纪后半期——20世纪初,妇女争取选举权、就业权和受教育权。

第二次是20世纪60、70年代,与同时代的民权运动、反主流文化运动、反战运动等遥相呼应,其基调是要消除两性差别,目标和范围更加广泛。

第三次是1991年美国黑人女作家丽贝卡·沃克在《女士》(Ms.)期刊上发表《成为第三次浪潮》(Becoming the Third Wave),此次浪潮带有鲜明的后结构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理论色彩,主张跳出原有的女权主义思维框架,呼吁消除社会性别角色和偏见等。

紧接着李老师又对女性主义理论、女性主义的派别、女性主义批评流派进行了补充。

最后,李老师对女性主义关心的核心问题进行了总结:独立与平等、爱情和婚姻。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出发,李老师从已知的理论框架为基础,引出现代女性的困惑,例如女性在家庭与事业中面临的平衡与取舍问题,同学们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李老师以清晰的逻辑为同学们答疑解惑,使同学们对女性主义有了更深刻、更准确的理解,以及对现代或未来女性将面临的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上一篇:下一篇: